第29章 上卷结局(三)胡灭汉昌

作者:落鲲 返回目录
    第29章 上卷结局(三)胡灭汉昌(1/2)

    莫罗浑在雪山失踪后,敕勒乃至柔然都开始变得混乱。统帅二十万多兵力的主将身亡,敕勒内部几方势力蠢蠢欲动。

    威慑四方的左贤王一死,柔然多个归顺敕勒的部族纷纷倒戈,因为一开始就是迫于莫罗浑的暴虐手段才不得不臣服。

    不知道是不是敕勒疲于内乱无力外扩,敕勒的部队竟真的按照左贤王生前最后的指令,没有再进犯中原分毫,但这不意味着中原就愿意与柔然停战。

    李景和那边迟早要清算,但柔然此刻空虚,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李望舒拍案而起:“趁他病,要他命!”

    敕勒势力交迭,李望舒对局势与生俱来的敏锐,让她察觉到这是中原百年难遇的良机。

    可能是因为莫罗浑身死,她大仇得报。到梁国后,李望舒在亲人的陪伴下,渐渐恢复了几分生气。

    她觉得自己历经万难却大难不死,必然是有什么使命还没有完成。

    李望舒结合自己在敕勒的所见所闻,和梁国一众将领分析:

    “物壮则老,盛极必衰。外邦这几年强势到了极点,中原不得不避其锋芒,这是因为左贤王把持敕勒兵权后,几乎整合了外邦的全部势力对抗中原。

    但是莫罗浑手段毒辣、六亲不认,他为了一人擅权,把有资质能取代他的人全都杀掉了,这给敕勒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毕竟他一死,兵权就空出无人能接手。

    敕勒大可汗又上了年纪,帐下几个年轻的王子野心勃勃却是平庸之辈,暂时无人能独挑大梁,这样一看外邦盛极之后便是最脆弱的关头”

    李望舒神情如同古井一般沉静,但她眼底却燃起了一团火,才疏学浅的她竟念了一句当年昭武伐胡的檄文:

    “胡人灭,汉道昌;伐无道,诛外邦!”

    莫罗浑,你们家的草原,不用你送我,本公主自己去拿!

    梁国君臣们商议了几次后,最终决定暂且放下与魏国的矛盾,主动联合中原其他几国再次发兵北伐。

    北上平原居多,行军极快。倘若顺利,不肖五年,大军就可推到乌尔格,彻底解决困扰中原多年的外患,为汉人争取百年的喘息,这绝对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梁国的提议在实行起来并没有那么顺利。

    两百多年来,中原大小势力一直内斗不止。从八王之乱始,西晋十几路司马诸侯称王,最终致使北方胡人趁虚而入。

    即使到了动乱后期,中原尚且有能力解决关西的刘汉政权,但汉人各路势力忙于内争,根本无心理会“成不了大气候”的蛮夷。

    (注:南匈奴人刘渊自称刘邦之后,建立刘汉政权,名为匡扶汉室,实则为五胡乱华开了个好头)

    中原乱象祸起汉人相斗,所以未统一前,各地势力很难并肩作战。

    上次北伐,即便是在魏国昭武将军绝对的武力值的威慑下,中原的几股势力也是貌合神离。四国虽然没有互相拆台,但也绝对谈不上同仇敌忾。

    这一次北伐也是如此,中原几国和其他大小势力也是不愿主动招惹胡人,生怕牵一发而动全身,被其他几国背后捅刀子。

    但是这其中也有例外——西凉。

    西凉的宁亲王死在了敕勒,段清荣在怒极之下早就有了倾举国之力报复柔然的想法,于是当李望舒亲赴西凉调集自己三万私兵的时候,顺势和西凉歃血为盟。

    魏国皇帝李景和因为与梁国交恶,不愿发兵深入敕勒,但更不愿让梁国独吞被柔然占领的失地,所以最终同意配合,但只求收复失地即可。

    至于南陈和北齐,这次依旧选择作壁上观。

    即便开头阻碍重重,但后面的事实证明,李望舒对局势的判断确实准确。

    次年,西凉和梁国一西一东,先后向柔然发难,魏军则在中线支援。柔然与中原开战时素来以敕勒马首是瞻,但此时敕勒疲于内斗,果然无力组织有效的回击。

    布阵,冲锋,放火,屠城。

    打仗的生活对李望舒来说,既枯燥又难熬。整日都是坐在参军帐里,派出部队去杀人。

    杀人,杀人,杀人,不停的杀人,一个地区接着一个地区的屠杀至寸草不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本站推荐: 蓝欣陆浩成顾安安 武道至尊 一杯浊酒敬这世间繁华 阮软温灼华 重生后女配她锦鲤附身了 疯批暴戾九千岁转头对我轻声哄 大殷小地主 都别拦着我在颠子圈里吃瓜 穿越,穿越,再穿越! 顾燕笙陆瑾寒

公主,您就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只为原作者落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鲲并收藏《公主,您就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