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这么大,小九儿出的最远的门是去桐州府,长安山高路遥,不可想象。她软磨硬泡几天,阿耶阿娘大有把她捆进柴房的意思,让她噤声不敢再开口了。
启程是看黄历选好的日子,家人乱成一团,上路的,送行的,熙熙攘攘,没有人去理会茅小九儿的去向。直到三天后,大哥在饭桌上咽下一口粥,夹起一筷子咸菜,还没有放到菜里,突然‘哎呀’一声。
大姐不屑道:“这么大人还咬舌头。”
大哥急道:“你们没发现少个人?“
众人面面相觑,异口同声道:”小九儿!“
小九儿早就在千里之外了。
送五姐上京的有阿耶阿娘和二哥,再加上擅长化妆的陆大娘。盘缠紧张,是阿娘坚持才带上陆大娘的,一是能把五姐打扮得更漂亮,二是平日里陪伴,显得茅大娘的身份更高些。再有两个行脚人,一人挑着两只大箱子,略小的两只箱子由二哥和阿耶轮流担。为了节俭,五姐和茅大娘只能步行。千山万水,要一步一步用脚量过去,五姐很快就抱怨起来,不如用陆大娘换头驴实在。
虽然现在是开元盛世,可三十几年前的兵荒马乱受到的疮痍还在。这一路上,有的村庄人丁兴旺十分热闹,有的则断壁残垣还没有复兴。
这日他们走过了宿头,眼看着夕阳没入层林,路边的景象越走越荒凉,茅大娘有点沉不住气了,问二哥道:“二郎,要不就歇息在这里吧。”
二哥依然是不慌不忙搭手向周围看了看,又眯着眼睛对着天边灿烂的云霞相看一会儿,这才说:“再往前走,还是有人家的。”阿耶听了他的话,也觑起眼睛看过去,果然有些白烟袅袅亭亭。
望山跑死马,他们走到月上柳梢才看到几间歪歪歪扭扭的草房,烟火已经不见了,隐约还有些香味传来,其中一间草屋的门缝里泻出微光。二哥大步上前,在稀松的门板上轻轻拍了两下。
门开了,一个白发婆婆走出来,看了看他们一行人的打扮,点头道:“这是要送官女子进京的吧?进来歇歇脚吧,虽是粗茶淡饭总能吃到口热乎的。”
草屋里很是宽敞,中间有隔断,一边是灶,一间屋里有草塌。老婆婆很是热情地招呼他们进来,两个行脚人留在灶间,喝口水啃了两口干粮就打地铺睡下了。
五姐进到里屋才除下面巾,以她的身份是不必遮面而行的,她是怕一路的风霜侵蚀了妆容。老婆婆见了五姐的模样就啧啧赞起来,说道:“这些天也过去几位官女子了,都没小娘子生得好。这少年郎也是恁地俊俏。”
茅大娘奇道:“怎么都路过这里?”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