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赵率教血战齐家岭 陆战队搅局乱敌心(1/2)
连夜奔跑了三天三夜的赵率教,赶了三百五十里路,终于赶到三屯营,看着三屯营那高大堡墙上飘荡的大明日月旗,赵率教松了一口气。
不过很可惜,他这口气松的有点早,接下来的事情,就只剩下麻烦了。
“有骑兵过来了,快去通知朱大人。”三屯营城头上,守城的士兵看见突然出现几千骑兵,也是紧张的不行,赶紧派出信号兵去报告守将朱国彦。
“数千骑兵?”守将朱国彦也是吓了一跳。匆忙忙披挂好盔甲,跑上城头朝外看去,果然是黑压压的一片全是人头。
这时却见站在远处的骑兵队伍里跑出一骑,来到城下大喊:“城上的官兵听者,我们是镇守永平镇的关宁骑兵,奉旨前往遵化支援,路过此地,请求入城休整。”
永平守军,朱国彦重重的松了一口气,朝城下大喊:“你们将军是谁,可有蓟辽总督府调令?”
城外叫门的士兵听了一愣,随即回答:“我们将军是赵率教,我们是奉了圣旨前往遵化支援,只有总督府口令,没有总督府调令。”
朱国彦是一个刻板认死理的人,这种人一根筋不会变通,听闻没有总督府的调令,脸色顿时就变了。
“这位小将,回去告诉你们将军,本将军没有收到总督府协调令,你等又没有总督府调令,恕本将军不敢开城。”
见关城不同意开门,叫门的小兵没办法,只好调头跑回去告诉赵率教。
赵率教听闻三屯营守将没有见到总督府调令不同意开城门,只好带着几名亲兵亲自前往协调。
“朱国彦将军,本将赵率教,你可认识?”
朱国彦看看城下站子的那位老将,果然是赵率教没错,可那又如何,没有调令就不可能进城。
“对不起了,赵将军,下官是认得你。但认识归认识,军纪是军纪,没有总督府调令,下官不敢放你入城。”
赵率教解释道:“朱将军,因为事态紧急,本将军只是收到了总督府下达的,支援遵化的口令和皇上的圣旨,并未来得及领取调令。
为了赶时间,我们连续跑了三天三夜,现在已经是饥渴难耐,人困马乏,还望朱将军通融通融,让我们入城休整半日。”
“不行,没有调令,你们不可能入城。”
“朱将军,虽说我们没有总督府的调令,但我们有皇上的勤王圣旨,你可以查看。”
朱国彦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不带考虑的直接就拒绝:“赵将军,不是本将军要为难你,皇帝调动军队,也要通过总督府才行,未经总督府走程序,就算是皇上,也无权直接调动军队。”
“朱将军,现在形势紧急,你就不能通融通融。”
朱国彦摇头:“不能,这是朝廷的法度,我朱国彦不敢违背。
再说了,大敌当前,你手里没有总督府调令,本将军哪里知道,你是不是已经降了敌人,是来诈城的。”
听对方说自己是来诈城的,赵率教气到吐血,差点想破口大骂,可眼前的形势对自己不利,还是要强制忍着。
“朱将军,不同意我们进入城休整那就算了,我们已经跑了三天,人困马乏的。
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吃喝,让我们在城下休整半日。”
既然不让入城,那给点吃喝总是可以吧。
没想到朱国彦一听,找自己要吃的,自己的粮食还不够吃的,哪有多余的给你们?
还想在城下休整,这怎么可能?你几千人马在我城墙之下驻扎,我心里哪能安稳得了,这绝对是不行的。
“赵将军,不是下官不相信你,你等数千人马,没有调令在我三屯营城外驻扎,这会引起城内的百姓恐慌。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下官劝你们还是速速的离开为好。”
赵率教没法只能又退一步:“朱将军,即便不让我们再此休整,你多少给我们一些吃喝,让我们缓缓总可以吧。”
朱国彦生气了,对着赵率教吼道:“吃喝没有,赶紧走,再在这里耽误,莫怪本将不客气乱箭伺候。”
“朱将军……”
“还不走?弓箭手准备。”
赵率教还想再说些什么,墙头上已经有几支箭矢射下,扎入战马前的泥土里。
看来对方是来真的,再耽误下去估计会产生冲突,赵率教知道自己是进不了城了。
从三屯营到遵化县城还有近五十里路程,看来只能咬咬牙继续往遵化赶,也许能赶在女真人之前到达遵化。
赵率教叹息一声,只能绕城而过,赶往遵化。
(这里说个题外话,朱国彦明知道赵率教率领的就是明军,也知道他是要去增援遵化,可还是不让他进入三屯营休整,这么做有错吗?
从军规上来说,朱国彦没错,他自己就是一个刻板僵化,不会变通,死守军规的人。
几千人的一支军队,没有调令擅自行动,按军规等同于造反。
只要是一个严格遵守军规的将军,任谁也不可能让你进入军营休整。
朱国彦在军营里也不是三年五年了,他是个死脑筋,万事不知变通只认死理的性格,袁崇焕作为蓟辽总督他不知道吗?
做为一门心思,想完全掌控手下将领的总督,对于三屯营这种军事要塞的守将是什么性格,想来他应该是知道的。
在明知道休整地有这么一个认死理的守将,没有蓟辽总督府军令,谁也不可能进得去的前提下,还在向赵率教下达增援命令的时候,只下了一个支援遵化的口令,而没有给赵率教下发调令牌,这本身就耐人寻味的。
这也是在刑部审问袁崇焕时,袁崇焕矢口否认自己下达过命令赵率教火速支援遵化的口令,坚持说赵率教未得到调令,擅自行动,才被女真人伏击,赵率教的死与他没有任何关系。
他的辩解文书中,原文是这样说的:“臣于十月二十九日在中夜所,一闻蓟警即发援兵,而赵率教于臣牌未到之先奉旨坐调即行。
臣即以行兵方略遣游击王良臣驰书往谕,令其勿轻视敌。
孰知率教急于救遵,三昼夜驰三百五十里,至三屯营,而总兵朱国彦不容入城,遂纵马向遵,中途大战,遇伏,中箭坠马而死,良臣竟不能及,则率教之以身报国深可怜悯。”
而他的旗鼓官周文郁在刑部审讯中却说:“十一朔,袁公自宁远往山海,过前屯时得报:该前七日,建奴从大安口入也,如今已困遵化矣。于是疾趋关内,先令赵总兵率教所部援遵。”
两人一个说没有给赵率教下过支援口令,一个说给赵率教下过支援口令,到底哪一个说的是真的?
那么有没有赵率教没有调令,擅自调兵增援遵化的可能?
按照大明兵部的规定,没有上级的调令,下级军官无权调动军队。
也就是说赵率教即便是永平镇的总兵,如果没有周文郁代表袁崇焕,亲自到场传达袁崇焕的口令,赵率教想擅自前往遵化支援,他能带走的兵马,也就是他身边那几个亲兵而已。
而他能直接带出永平镇四千兵马,很显然,没有袁崇焕的口令是不可能办到的。)
看着太阳已经偏西,齐家岭上那群新进的绿林好汉们是吃饱喝足,精神抖擞,战马喂得饱饱的,水也喝来个足够。
今日的战马可全都吃的是黑豆,能量补充的足足的,战马们也是昂首挺胸,斗志昂扬。
一边,宋玉成一直观察着女真人藏身的那片树林,心里盘算着从三屯营方向过来的人马今日到底会不会出现?
自己这伙人总共就带了三天的粮食,要是今日那伙人不出现,明天就得断粮。
宋玉成可不想过早的就开始吃自己随身携带的粮食。
还有这正白旗的衣服,也不知道是放在仓库里的时间长了,还是什么原因,总感觉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穿在身上浑身上下都不舒服。
宋玉成很想用最快的速度把今日的事情给了结了,好扒了这身破皮。
另一边,吕俊豪举着望远镜观察着三屯营的方向,看了一整天,举的两手发软,眼泪都快看出来了,也没看见那边有什么动静?
心里正想着莫非少爷算错了?今日三屯营没有军队过来。
放下望远镜,吕俊豪揉揉眼睛,抬头望望已经西斜的太阳,可能再有一个半时辰,太阳就要下山了。
又回头看了看遵化方向那一片树林里,时不时飞起的惊鸟,心里暗骂:“这帮牲口真能忍。这都躲藏大半天了,愣是没见它们出来走走。”
打开行军水壶,喝了一口水。抬头往左手边一看,好像远处有灰尘扬起。
“灰尘?是不是有骑兵过来了?”吕俊豪有些小兴奋,赶紧把水壶盖拧紧,拿起望远镜仔细观看。
几分钟之后,果然看见了排头的骑兵,倒扛着旗子,旗面卷的死死的,也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