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各处府衙都张贴了私塾先生们集体考试的告示。
先是官方的教育系统纷纷召集登记在册的先生们。
各地县学在告示张贴出来的当天,就临时召集县里所有私塾先生们开会。
“诸位先生,陛下圣恩,太子殿下隆恩,殿下读书有感于孔夫子出身贫寒,早年便是私塾先生,后来从一介私塾先生到成了天下第一师,这其中的困苦自是不言而喻。因此,特开恩科。”
“此次太子恩科参考人员定为在京先生。这第一便是登记在册的诸位。太子殿下并没有要求诸位必须参加,但是,在我们县,我决定,所有先生必须参加。这是对太子殿下隆恩的尊重,这也是向太子殿下展示我们县先生们文教水平的一个机会。诸位可有异议?”
座下诸位先生纷纷说没有异议,表示我们都愿意参加。
这些年龄从十八九到五十八九乃至六十八九都有的教书匠们当然愿意。这次恩科考的让太子殿下满意的,会有赏赐,不满意的,又不会拖出去打一顿。
况且,这是史书里从来没听说过的事,他们作为主角参与其中,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至于没有登记在册的,只要能找到一两个乡里有名望的人做担保,担保你的确是教书先生,那也是可以参加的。
还有第三类人,是那些旅居在京城的外省先生们,能拿出相关证明也是可以的。外省的名帖上只要标注了先生身份,都是可以的。
同一时间,汴京城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动员会都开了起来。
按照告示上的要求,其实并不是像科举考试那样严谨,也许会有不守规矩的人不是教书先生也来参加,但也无伤大雅,毕竟不是像科举那样能一步登天。
总体来说,只是太子殿下的一次活动,以君民同乐为目的,以怀念孔圣人的经历为宗旨。用不着像科举那样如临大敌。
距离考试还有三天时,东宫拿出了考试的方案出来。
本次考试,将以答题的方式来进行。太子殿下出十道题,由考生解答。
题目内容不限,考试时间三个时辰。
考试结束后,由太子殿下会同礼部几位大人阅卷,十五日后出结果。
考卷分为五等,一等五百名,二等二千五百名,一二等均赏赐白银五百两。
一等除赏赐外,推荐七品及以下官职。一等中取前三名,白银一千两,推荐五品及以下官职。
众先生们倒也不太在意考试题目是什么,想必是跟策论差不多的题目。大家都参加过科举,也不会到时候手忙脚乱大脑一片空白。
之后几日,最各种宴席上,画船上,聚会中,大家都津津乐道太子殿下会出什么样的题目。
“听宫里传出消息,题目里有名画书法鉴赏,这是陛下最喜爱之事,殿下自然要迎合陛下的喜好。”
“书法倒是能说出一二,可名画我们哪懂,我们这些穷教书的连见也没见过几幅。”
“我何止是名画没见过,名帖也没见过啊。”
“你这从哪听来的消息,绝不可信。咱们太子殿下并不精通此道,如何会出这样的题?若是陛下出题,那倒是有可能。”
“太子殿下并非是不精通此道,而是我们不知道而已,陛下都精通,太子如何不精通?就好比你身量如此之高,你儿子不也跟你一样身量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