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长夜漫漫何时旦(1/2)
也不过一日时间,这敦煌书院里便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说什么敦煌城里有名的傻将军竟然入了太学,昨日就已经报道了。
敦煌书院太初品辛门的课室里满满当当坐着二十九人,再加上课室前方站着的常夜便正正好是三十人。
“这就是那傻将军?”
“真的假的?”
“看着是英武俊朗一表人才呢,怎么会是傻将军呢?”
“傻将军我也见过啊,不像啊。”
“听说前日里皇上还亲自召见了他呢,皇上还考究了他一番,这家伙还写出了什么‘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句子。”
“这句子倒是有些悟道,难怪被赐入太学。”
“哪里,那是因为他救了慕氏父子的性命才被赐入太学呢!皇上怎么可能因了一句有些悟道的话就赐人入太学,那样这敦煌书院且不是人满为患?”
……
“在下姓常名夜,以后还请各位同窗多多关照。”常夜一拱手一弯腰做了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表字为何?”
表字?常夜瞟了一眼讲台前的先生,这是讲经学的博士先生,是他在问自己的表字。可是常夜给自己起名字的时候,哪里想过表字来,现在突然问起来他也不知如何回答。
常夜是知道表字为何物的,古人对这姓名表字之类的是特别重视的,尤其在这太学里,这些人都是正儿八经受着这时代最正统最精英教育的一撮人,他们当然更加重视这些表啊字的。
“字……漫。”常夜想到了“长夜漫漫无心睡眠”,他之前取名的时候也是想的这个,所以现在只好赶鸭子上架随便给自己表了个字。
“漫?”先生约莫六十来岁,捻着胡须道,“长夜漫漫何时旦。”
常夜不知何意,也不知先生说的这句出自何处。
常夜自然是被安排到了课室的最后一排,一人一几。
这课室里并不是像家里一样坐在凳子上或椅子上,而是一人一几,盘腿坐在蒲团上。
常夜坐在矮几前翻看着刚刚领到手的书籍,他发现这时代的进程大抵在先秦之前和他前世的历史认知是差不多的,但是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发生了一点差异,然后随着时间的推进似乎差异越来越大,约莫从秦汉开始越来越明显了,到如今就差的有点远了。
按时间推算,常夜估摸着这大泽十九年大概在他之前认知的唐朝,但是又不能简单拿唐朝的事物来此对比。因为很多事物的发展都完全发生了变化,有的提前发生了,有的则落后了。比如,这眼前翻看的书籍,很明显是凸版活字印刷,少说也要提前了一百多年。
但从总体的文化风俗上来讲,常夜觉得这时代既有唐朝的包容开放,比如敦煌城里各色人等、各种店铺混杂就能充分体现这一点。同时,这时代又有宋朝的清新典雅,尤其是在审美上,无论是家具、服饰、发饰等等,则更加接近宋朝的简洁清雅。
但不管如何发生变化,深刻入华夏人心的儒释道的精髓是没有变化的。
也因此,这太学里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围绕着先秦的经史典籍和诗文创作进行,然后再辅以书学、算学、音律、骑射等四科。
敦煌书院分三品,为太初、太始、太素,太初品两年的学习都是必修科目,以《论语》、《孝经》和诗文创作为主,再加辅学四科。
辅学四科是太初品必学科目,相对较为基础,深度一般。比如就拿最让太学生要死要活的算学来说,太初品主要学《孙子算经》。
但是,这辅学四科对于太初品的学生来说是必修科,所以也就是要必须通过才能升入太始品。而绝大多数没有通过的人,往往都是死在了这辅学四科上,比如算学。
进入太始品以后,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选学。其中先秦典籍诸如《尚书》、《春秋》、《礼记》、《易经》、《诗经》、《周礼》等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选择学习的顺序,但是这些必须都要学完通过,方能从敦煌书院里正式毕业。
至于辅学四科,升入太始品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修,其中太始选两科,太素选一科。当然,若能力富余多选也是可以的。
敦煌书院的规定是上午只讲先秦典籍和诗文创作,下午才能上辅学。上午下午各只上一门课,所以这上典籍和诗文的时间非常充足,基本上先生上课都是逐字逐句的讲解,有时候一篇文章都讲一个多月。由于时间充足,先生讲起来散漫,东拉西扯,有时候兴之所至就让学生们当堂讨论起来,经常一上午讨论不完,还连着好几天讨论。
相对而言,下午上课的辅学四科就捉襟见肘了。每四天才能上一次课,一次一下午基本上都是天天拖课。这冬日里上课几乎天天都要到天黑,所以这太初品的学生也是怨声连连。
常夜毕竟是插班进来,如今这时间已到年底,太初品辛门第一年的课业也基本上快要结束了,所以课室里各科的先生也主要都是带大家复习为主。
这第一天一上午的《论语》课,先生在上面讲解论语的核心要义。其实,这古时的教学也没什么教学大纲,讲什么,什么是核心,什么是要点,都是先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理解来的。每个书院,每个先生讲出来的多少都会有所差异。
常夜一上午听得浑浑噩噩,他不是听不懂,实际上这论语对他来说还真不是问题,他之前学别人研究国学,什么论语、诗经,甚至易经啥的,都花时间深入研究过一阵子。
但是自己感兴趣研究,和先生在上面摇头晃脑的讲解那是完全不一样的,他实在听不进去。
上午课毕并没有午饭可以吃,而是去膳堂用点心。点心很简单,是一些糕饼之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