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可真是好手段(1/2)
想要在一个地方能顺利地开展工作,只有三个途径。一个是你就是一把手,一个是你是这里的山大王,最后一个就是正儿八经的过江龙。
谢安石其实是不想打白处长的电话的,陆国安还有师同甫两个人的底他还没有摸清楚,这两个人在百乐县到底有多深的根,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谁又是百乐县真正的话事人。
官场这种地方,可以说没什么秘密,也可以说秘密藏得最好,藏得最深。一个官员很多时候只有在被纪委带走之后,别人才知道他到底出了多大的事儿。
百乐县到底能牵扯到多少人,这个小小的秦元德,又能把多少人从百乐县的泥潭子里拖拽出来,谢安石心里没底。但他还是要做。
在打电话之前,谢安石还是打算先给书记说一声。白处长虽说是省纪委的领导,但说到底人家是外边的干部,在陆国安管辖的一亩三分地里,你要直接越过县委,越过市委,直接插到省里,不是说这样做不行,而是面子上难看。这是不给陆国安面子,同时也是不给戚国栋面子。
“书记,秦元德的事情应该不小。”谢安石在电话里说:“纪委如果用心查,应该是能出结果的。”
谢安石继续说道:“陆书记,这件事情我还是希望能一查到底。”
能一查到底吗?陆国安比谁都明白。百乐县的官场就是一滩烂泥,可是他不敢去动,更不愿意去动。
百乐县的班子,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这种腐败的窝案,这时候上面的领导不会夸他,说他查出了有问题的干部,而是说他,批评他,说他管理不好班子,他在百乐县的干部班子,全是这些货色,问他是怎么用人的。
陆国安说:“安石同志,我们百乐县是个大县,人口多,编制少,要处理的问题很多。”
谢安石岂能听不明白陆国安的话。体制内有一句话,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说白了工作都是下面的人在做,你今天撤这个,明天处理那个,那么多工作,谁来做?
处理人要讲究方式方法,最好只是警告一下,高高地举起,轻轻地落下,板子可以打在身上,但要不痛不痒。
可谢安石不愿意。这不是说谢安石不明白官场里的这些门道,而是说他是挂职干部。虽说百乐县是他谢安石的家乡,但是家乡和家乡的干部可不是一回事。百乐县的干部在谢安石看来是有不小问题的,处理这些问题能给百乐县换一片天,同样也是他谢安石的政绩。
挂职干部下来挂职其实下面的领导班子是欢迎的,因为他们往往带着上级单位的资源,可以带动下面的发展。但谢安石不一样,他除了那十来万的挂职工作基金之外,是没有带其他任何可以见到的政策资源的。
来挂职的谢安石非但带不来资源,一来还搞事情,百乐县的干部们没几个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