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货币改革

作者:风啸木 返回目录
    第1181章 货币改革(1/2)

    皇帝苏河端坐在乾清宫书房,神情专注地批阅着各省巡抚呈上来的奏疏。

    在这一沓沓的奏疏之中,有一个词频繁地映入他的眼帘——物价暴涨。

    如果是寻常物价,还无法引起皇帝苏河的关注,这次物价暴涨引起了粮价不同寻常的暴涨。

    帝国幅员辽阔,掌握着多个粮食产区。

    自苏河推翻大明,登基称帝以来,他一直对粮价实施着严格的把控。

    在皇帝苏河的规划里,粮价允许有一定程度的波动。

    但是以常见的小麦和大米为例,一百石的粮价要控制在一两银币以内。

    红薯玉米等杂粮,价格会更加低廉。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百姓哪怕是破产,流离失所身无分文。

    他只要愿意干活,找一个勉强糊口的日结工,工资能买得起最低廉的粮食。

    皇帝苏河的记忆异常清晰,当年他率领百姓造大明朝的反,其中一个重要的导火索就是陕西地区严重缺粮。

    陕西因为小冰河时期的旱灾,再加上地主人为囤粮粮。

    价一路飙升,涨到了普通百姓根本无法承受、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步。

    大明末年,那可怕的粮价,一石粮食竟然涨到了四五两白银。

    如此高昂的价格,使得百姓想要活着,都异常的艰难,只能跟随起义军去造反,才有一条活路。

    而如今的粮价,与明末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明末时的粮价竟是现在粮价的四百倍之多。

    控制粮价,这一直是皇帝苏河引以为傲的一项德政。

    如今在交趾、广东、浙江、松江、山东等地区,粮价却已经呈现出失控的态势。

    现在粮价竟然已经涨到了一百石三两银币。

    这个水平的粮价,不算是高粮价,但这件事情却暴露出朝廷已经无法管控粮价,这才是最为致命的问题。

    皇帝苏河记得万分清楚,帝国各大产粮区根本没有出现减产的情况。

    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粮食按理说是不应该涨价的。

    朝廷明明在努力控制粮价,粮食没有减产却反常地涨价,这其中绝对是某个环节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皇帝苏河眉头紧皱,目光中透露出忧虑。

    他立刻拿起手边的电话,毫不犹豫地拨通了松江巡抚赵世衡的号码。

    在这几个物价失控的地区之中,松江的情况最为严重,价格涨得最为厉害。

    他必须要尽快弄清楚其中的缘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皇帝苏河在打通电话之后,语气急切地直接询问道:“赵巡抚,松江的粮价到底是怎么回事?”

    电话那头,赵世衡巡抚无奈地苦笑道:“陛下,粮价暴涨的原因刚刚才弄清楚。

    粮食的供应绝对没有问题,只是如今银币买不到之前同等数量的粮食了。

    不只是粮食价格暴涨,市面上主要的商品,价格全部暴涨。

    布匹的价格翻了十倍、钢铁的价格翻了十五倍、酒水的价格翻了十八倍。”

    皇帝苏河听到这话,眉头皱得更紧了,他从松江巡抚赵世衡的话语中敏锐地察觉到,银币的购买力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这是银币购买力出现了问题,赵巡抚搞清楚具体的缘由吗?”皇帝苏河严肃地说道。

    松江巡抚赵世衡赶忙汇报道:“陛下,据臣了解到的缘由,主要源于襄国、赵国、楚国等藩属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本站推荐: 虞玖沈延 殿下又在塌前罚跪了 苏寒 温昭江翊寒 小狐狸患肌肤饥渴症!要糙汉贴贴 叶晨 许安 重生火影水门的双胞胎儿子 一首晴天杀穿乐坛,可我只想摆烂啊! 和离后,我成了权臣心头宝

明末逐鹿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只为原作者风啸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啸木并收藏《明末逐鹿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