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此事朱棣的态度一反常态,他机会没有给解缙任何表面回复,林峰得知此消息后,感觉大事不好,急忙向解缙劝说,而此时还在用的大典的编纂当中,永乐帝朱棣没有对解缙出手,那是看在《永乐大典》的面子上,一旦书成,解缙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林峰给解缙的建议仅仅写在纸条上,说《永乐大典》完成后,陛下无论派遣您去哪,请一定要安定,不如远离朝廷才得善始善终。
当时林峰仅仅是一个抄书的人,官职远远不如解缙这个总编官,但出于读书人的客气,解缙接受了林峰的建议。
但解缙仅仅是表面接受,依旧干涉这朱家人内部的事,我行我素的解缙离开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读书人还是该干点读书人的事,舞弄权谋远比舞刀弄剑危险。”再念叨这句话时,该听的人已经不再朝廷待了。
果然《永乐大典》编纂结束后,解缙被永乐帝朱棣安排到广西为参议。
从此解缙的地位一落千丈,从权利的巅峰到达边缘,翰林学士,内阁辅臣,这些身份都离他远去,唯一能让解缙乐呵起来的就是他仅仅三十六岁,还有机会,此时林峰给自己定下的年龄是二十九岁。
四年后,解缙被调往化州督饷,而这给了他一个进京的机会。
永乐九年,解缙去京城应天汇报督饷,而此时皇帝陛下朱棣不在京城,正带领五十万大军远征蒙古,解缙带着他东山再起的美梦想去见他一手推举到太子之位的朱高炽。
朱高炽位居太子之位,身居东宫,解缙去见了太子,此事当然有人报告朱高煦,等永乐帝朱棣远征过来,朱棣将此事回报,解缙被安上了图谋不轨的罪行,解缙被下令拘捕。
永乐十三年,解缙死于那个洁白纯洁的雪天。
林峰亲自将解缙埋葬,这样的一个太子最后该有一个值得的归宿,而林峰也有种兔死狐悲的悲凉,如果是毒酒,如果是砍头,自己真的能活下来么?
但解缙只能说朱棣皇帝生涯上浓重的一笔,解缙编著《永乐大典》后,他已经有了功绩,身为大才子解缙死而无憾,而永乐帝朱棣的辉煌还在继续。
永乐十九年,永乐帝朱棣下令迁都,而将原本的京城应天改名南京,北平作为新的明王朝定下,林峰则遵守圣旨留在南京,担任七品小官,他将彻底远离权力的漩涡,甚至因为南北距离远,林峰甚至无法通过锦衣卫了解消息。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