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弟好不容易招工进厂,一家必须出一个孩子下乡,你这没工作也没考上高中,不下乡没办法啊。”
皓宁穿过来时,屋子里吵吵闹闹,一家人围在一张上床前,床上躺着一个少年,少年缩在被子里只露出半个后脑勺装睡。
床前苦口婆心的中年女人叹气,看了一眼赌气闹绝食的大儿子,又看了一眼皓宁,摇摇头出了屋门。
男人捶了床板一把,也跟在女人后面走了。
不大的屋子里只剩下皓宁和床上那个装睡的少年。
刚好,床前的板凳没人坐了,皓宁一屁股坐下接收了记忆。
华国七十年代初,城市工人家庭周家夫妻有两个儿子,两人年头年尾的出生,都是十六岁的年纪。
大儿子周建宁两年前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每天跟着一群年龄差不多大的少年招猫逗狗无所事事。
二儿子也就是原主,高中毕业后参加了汽水厂的招工,成了一名正式工人。
周父周启昌是钢铁厂的工人,一个月三十六块的工资,因为结婚比较早,此时才三十三岁。
周母吕桂英和周启昌同龄,主要在家里接一些零散活,粘头花糊火柴盒之类的,一个月入账十多块,有时方便的时候还会帮邻居带带孩子收些吃食。
新一批下乡活动开始了,像周家这种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必须下乡一个,周皓宁成了工人,自然不在下乡的范围内。
家里能下乡的人只剩下周建宁,但周建宁一直觉得自己是长子,以后肯定要接周父的班,从小到大都是吊儿郎当,上学也糊弄,看着比自己小不到一岁的弟弟充满敌意。
周家夫妻俩生孩子早,周父又是排行中间的儿子,没有老一辈帮衬着带孩子,周建宁生下来身子有些弱,就养的比较娇。
到了周皓宁出生,夫妻俩有了些经验,养出的孩子便勤劳些。
周家家务两个孩子轮流干,但往往周建宁爱装病,大多数都会落在周皓宁头上,父母都很忙,周皓宁又不怎么爱说话,就默认了。
上学放学时,书包也是周皓宁帮忙背,因为周建宁每天都有新理由,今天头疼明天腿疼后天肚子疼,一到那个点就开始。
周皓宁怕他装病耽误自己上学,就没说什么直接帮忙背了。
可这次是下乡,不是随手帮忙的小事,结婚、有工作和疾病都在可以不下乡那一类。
周皓宁有工作,周建宁则走了极端:绝食。
要不留城,要不饿死,让父母选。
父母也知道小儿子有工作是肯定不会下乡的,可大儿子又闹妖,玩真的,一边心疼小儿子,一边担心大儿子,愁坏了。
周皓宁个人是不愿意下乡的,他已经在城里有了稳定工作,扎了根,怎么可能愿意抛下一切去乡下,也不会抛下一切去乡下。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