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来说,援军过来需要三天,吴连和陈羽估计的没错,就算是董黎也是这么认为。
但率领这支援军的是熊永,手下的很多将官,也几乎都是董黎那一批的成员。
那自然是没什么好说的,大家在熊永的带领下,铆足了劲赶路,这才在第三日上午,赶到了战场。
足足两千余人。
人数虽然不多,但足以将正在攻城的叛军击溃。
熊永率领兵马如入无人之境,只片刻就完成了对叛军营帐的切割,
他一马当先,手中一把关刀挥舞,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士气高昂,喊杀声震天。
那些原本正全力攻城的叛军,突然遭遇后方袭击,顿时阵脚大乱。
他们没想到朝廷军的援军竟会如此迅速地赶到,一时间,进攻的节奏被彻底打乱,不少叛军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
董黎在城墙上看到这一幕,知道反击的时机已到。
他振臂高呼:“兄弟们,跟我冲出去,杀叛军一个片甲不留!”
说罢,他率先从城墙上冲下,带领着城内剩余的将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叛军。
刘三也带着长枪兵们紧跟其后,他们与熊永率领的援军前后夹击,将叛军困在中间。
叛军腹背受敌,顿时陷入绝境。
熊永与董黎的部队配合默契,如同两把锋利的钳子,逐渐将叛军的包围圈收紧。
熊永高声喊道:“放下兵器者不死!”
董黎也跟着喊道:“投诚者受赏!”
董黎的官职虽然只是千夫长,不算高,但此时作为一方主帅,自然有着论功行赏的权利。
战场上,喊杀声、兵器碰撞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被夹击的叛军在朝廷军的猛烈攻势下,渐渐失去了抵抗的勇气。
听到熊永和董黎的喊话,不少叛军士兵开始动摇,他们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同伴,心中的恐惧逐渐占据了上风。
终于,一名叛军士兵率先扔掉手中的兵器,跪地投降。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叛军纷纷效仿,放下武器,举手投降。
残余的叛军见大势已去,也无心再战。
董黎看着大批投降的叛军,心中松了一口气。
这场战斗太过惨烈,若能减少伤亡,自然是再好不过,况且,这些叛军,也是大庆子民。
他转头看向熊永,董黎连忙下马,恭敬地走到熊永面前行礼道:“末将见过熊将军,此次能解梓洋城之围,全仰仗将军您及时赶到,董黎感激不尽。”
熊永哈哈大笑一跃下马,将董黎扶了起来,说道:“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好样的,真是好样的!”
董黎是熊永亲自推荐进斥候队的,就是希望他能够有更好的平台,有一番作为。
只是没想到,董黎的成长比自己想的更快,更高。
现在自己跟以前的同僚们喝酒,都要说起这事,脸上实在是有光。
董黎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看着熊永,眼神真挚:“熊将军,您的教诲末将时刻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