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去摘糜子稍叶子的时候,张氏和楚月儿走到过比较远的山坳里。
楚月儿看到有一大片小颗的黑红色果子,走近一瞧,作为一名生物学博士,她很容易就断定这是山葡萄,也就是野生的葡萄,果实小,皮又厚,又酸又涩不好吃。
山葡萄酿酒可是好东西,大燕王朝人人好酒,葡萄美酒夜光杯,西域传过来的葡萄酒在中原售价十分昂贵,只有贵族们能够享用。
如果采摘山葡萄酿成上好的葡萄酒,这又是一个无本的独门生意。
楚月儿隔段时间便去山里看看葡萄,一直在等着山葡萄成熟,现在到夏末秋初,约莫快要成熟了。
楚月儿摘了一串山葡萄回家,神神秘秘跟张氏说,以前她在大哥哥,也就是楚文远的书上看到过这个样子的果子,还有酿酒的过程图样,张氏惊喜不已。
大燕王朝是个嗜酒的朝代,只要是酒,即便味道不好,都可以卖得出去,好酒可以卖高价。
楚月儿有信心,如果这个果子能酿成酒,又会是一笔大进项。
家里剩下的银钱不多,楚老三什么都听老婆孩子的,娘仨高兴,他就高兴。
一家子兴冲冲地筹划酿酒要用的东西。
主要的本钱是坛子,楚月儿跟楚老三形容要多大个的坛子,什么样儿的,楚老三就出门四处找寻。
镇上的铺子有陶瓷的容器,但规格不一,因为这种陶瓷坛子卖得慢,一间铺子不会囤太多的货。
后来找到一家杂货铺,老板的小舅子就是烧制陶瓷的,在郊区有个作坊,便介绍楚老三过去。
楚老三一次性要100个能装50斤酒的陶瓷坛子,按照楚月儿的要求,在坛身上要烧制“张酒”字样。
老板看楚老三要得多,答应下来,说好30文一个,楚老三交一两银子的定金,七天后交货。
等待坛子交货的期间,楚老三没闲着,因为阳光直射会影响酒的口感,他在院子一角搭起一个棚子遮太阳。
到了交货期,雇上牛车去往陶瓷作坊,看到标有张酒的坛子整整齐齐摆了一地,厚度适中、敞口、能做密封,比他原来预想的还要好。
楚老三爽快付了2两银钱,老板也爽快,派两个伙计帮着一起把坛子运回来楚老三家。
回到家,张氏和楚月儿将坛子用井水清洗了三遍,用干净的抹布擦干水、自然晾干,然后用沾了高度白酒的白棉布,从里到外,每个坛子细细擦两遍,用以消毒杀菌,避免葡萄酒变质。
第二天清晨,小宝还在睡梦中,张氏本来想让楚月儿在家睡觉,但楚月儿坚持要跟着去。
楚老三、张氏背着大背篓,楚月儿背个小背篓,一起去山上摘山葡萄。
来到这处山谷,漫山遍野都是葡萄藤蔓,正好是葡萄成熟的时候,上面结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黑色小葡萄,有些还被鸟儿啄食了。
葡萄都是一串串的,很好摘,摘完一层再放上一层草,避免压坏,然后再摘,很快就摘了满满几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