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月儿才不管楚老爷子的心理活动,蹦蹦跳跳回到树荫下吃饭。
村里人看到都夸楚老三家的有孝心,当初楚老爷子把他分出来,大家就多有议论,觉得老楚家做得过分。
现在分家断亲了,楚老三家做的好吃食,小娃子还知道要送给爷爷吃,这都是楚老三和张氏平时教育出来的。
收麦那些天,村子里从丑时开始踢踢腾腾,楚老爷子是最早起床的那批,吆喝着大房二房下地。
楚老三家的两亩地很快收割完,因为地少,他们家是村里收得最快的。
楚老三和张氏把麦子捆好,推着车去打麦场,再去里正家借牛,打麦场是村里人公用的,现在去是头岔,没有人跟他们抢场地。
“打麦场”就是打麦,那时的麦子纯靠人力打,“打场”首先要“压场”。
楚老三首先把打麦场的地浇水后用锄头锄松摊平,再撒一遍水,晒干后,接着把小麦壳撒一层在上面,就可以用牛拉着石碾子来回压,这样压瓷实的地打麦才不会起泥。
接着把麦子均匀铺在打麦场地上,铺成一个四十多厘米厚的超大的圆形,然后在阳光下暴晒半个时辰,用绳子套来牛,拉着石碾子在上面转着圈压,这样麦粒就会脱离麦壳。
均匀压完一遍后,张氏用细长的草叉把麦子翻过来再晒,等待第二次碾压。
晒一会后,楚老三又套上牛拉着石碾子开始转圈……
这样反复压三次基本就把麦粒打干净了。
压完最后一次后,上面的秸秆可以直接叉走堆成大草垛,用来烧柴火。
用牛的时候,楚老三每天都会准备好牛吃的饲料、干草,让牛吃饱后,才把牛还回去。
接着进入扬麦的流程,楚老三用木铲子铲起麦子,用力扬到空中,利用风力让它们在空中自然分离,这样就得到了干净的麦子。
打麦完成后,麦子转入另外一个晒麦场晾晒,一天翻几次,晒足三个太阳就可以进仓了。
这样,楚老三家的麦子经过2天的收割,1天的打麦和3天的晒麦,历时6天完成,收获83公斤的麦子,用两个袋子装回收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收完麦子后,张氏把两个小的从头到脚遮得严实,防止麦草从领口和袖口灌进去,又扎又痒,每人提着一个小篮子,去捡麦穗,地毯式搜捡一遍。
楚月儿对着小宝念叨,说“小宝,你看收麦子多辛苦,小宝以后吃饭不能剩饭,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小宝似懂非懂地点头。
收割完之后的麦地里,就只剩下短短的麦秸茬。
捡完麦穗后,楚老三跟张氏又下地了,他们要赶紧将麦秸茬都处理干净,重新整地,然后好再种一茬庄稼。
借来牛,拉着曲辕犁把麦茬子刨出来,就将这些麦茬收捡出来,都堆到地头的一个大坑里,浇上水,再运来一些粪肥倒进去,准备沤肥。
这时很多人家的麦子都收了,因为牛贵,大部分人家都买不起,村里的牛都是各家自用,但如果有相近的人家来借,碍着情面不好拒绝,又心疼牛累得掉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