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畅想临港2025(大结局)(1/2)
三年后的2025年。
这一年是世界经济大变局的节点年,也是重建国际新秩序的起始年,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我国有很多重大领域推进的时间表都指向到了这一年。
2025,注定是充满传奇的一年!
不仅是上海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六周年的辉煌成就之年,也是盛远公司成立的第十年之际。
在这2025年里,临港新片区基本涵盖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全产业链,成了上海建设国内一流燃料电池汽车创新中心和产业高地的新引擎、增长极;建成了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发策源区和高端制造区以及最有全球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国际合作区,成功打造了“国际氢能谷”市级特色园区品牌。
在这2025年里,临港新片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氢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双极板、储氢瓶等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并形成了规模化。
实现了高效能氢燃料电池整车、高能效氢燃料电池系统、长寿命电堆、高功率密度膜电极、可再生能源制氢、低成本液氢运输等领域的技术突破、装备产业化,储氢瓶、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氢气循环泵、空压机、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等关键“卡脖子”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这2025年里,临港新片区引进8家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了5家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培育了6家上市企业,围绕膜电极、碳纸等细分领域发展孵化一批独角兽企业。
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达到了1500辆以上,加氢站建成数量达到18座,实现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主城区、东海大桥区域的规模化示范应用。其中,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站6座、停车保养的专用内部站4座、制氢储氢加氢的一体化站4座。
搭建了一个“临港造”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朋友圈”,实现了零部件企业尽快降低产品成本、促进样机成熟、验证技术参数。
构建了新片区产业链坚固、创新链引领、价值链跃升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生态体系。
打造成了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五个聚焦”以及氢燃料电池12大核心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其中,每个环节重点锁定1-2个技术实力强、成长性强的企业,集中力量给予市场开拓、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扶持。
聚焦前沿技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本地龙头企业,聚焦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辅助系统、材料、制氢、储运、检测认证等技术创新,推动了“卡脖子”技术率先突破。
在这2025年里,临港新片区“国际氢能谷”发展高功率、低氢耗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含高温燃料电池)、电堆,成为国内技术实力领先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电堆产业集群,威尔康的发动机系统和氢风电堆等本地企业的产品走向了海内外。
围绕膜电极、催化剂、双极板、碳纸、质子交换膜、密封件等六大材料,打造成了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材料最齐全基地。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