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一个崭新的氢能时代,正在向我们缓缓走来(1/2)
上海鲜花港。
今天的游客不多,习薇和赵硕手牵手走在万株郁金香的花丛中。
他们边赏花,边谈论科研上的问题。
习薇问赵硕:“要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氢能的多重作用?”
赵硕:“业界应该更多地聚焦“硬”技术,推动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目前氢能产业链从制取、储存到应用有很多的技术环节都需要创新发展。”
在赵硕看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政策,特别强调了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缺失是业内需要密切攻关的重要方向,这一政策将极大推进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
以氢能上游制氢端为例,赵硕认为,在示范城市群政策的带动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但客观上,可再生能源制氢电价成本占比高,绿氢富裕区域与应用区域错位严重,导致绿氢制取、储运价格居高不下。
习薇最近看了很多文献,她说:“太阳能水电解制氢技术可以实现高效、清洁的资源循环利用。”
赵硕点点头:“5年之内,我国有可能走出一条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的道路,未来将形成以氢和电为主的能源体系。”
面对氢能产业链的成本、储运等挑战,国内外开始将氨作为氢的介质进行研究。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程一兵表示:氨既是便于安全运输的储氢介质,又是可再生零碳燃料,对硅酸盐建材和火力发电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目前我国每年的氨产量高达1.8亿吨,且合成技术成熟,运输安全规范、基础设施建设等比较健全,具备很好的发展条件。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