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没有了,真的一滴都没有了(1/2)
一千万两银子。
对比后世动辄几千万上亿的银子,看上去并不多。
而且贩卖水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些收入,并不是每一年的总收入。
但在大明初期,没有被外国大量银两流入,能闹出银荒的时期。
一千万两银子的购买力远远不是其他时期能够比拟的。
大明一年的财政总收入,也才六百万余两。
虽然这其中包含了年年征战,朝廷下令少收税的政策问题。
也包含了河北广大没有计入岁入的屯田区。
但帝国的精华部分还在江南,大明掌控能力最强的地方也在江南。
这些地方在往常能够占到全国税收的八成之多。
但即使如此,大明王朝的税收也没有多少。
所以……
前世朱元璋之所以在洪武二十一年才发动北伐。
不仅仅是因为云南战事,扳倒胡惟庸的时间有些推迟。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没钱。
攒了多年的钱财,北边屯田屯了二十年,在洪武二十一年终于是出兵塞外,将北元暂时击退到漠北。
不过……这次费尽心思的北伐结果也并不理想。
当然主要原因不在朱元璋这里。
毕竟……
朱元璋之后,大明帝国的靖难之役发生了。
原本封在塞外的兵马都参与到了内战之中。
蒙古也趁此机会卷土重来,重新占据了漠南地区。
即使朱棣五次北伐,也没有打出决定性的战果。
以至于给大明埋下了一个暗雷,直到朱祁镇的时候彻底爆发。
当然,朱元璋自然不知晓这些事情,他暗中盘算一番朱标的言语之后,语气已经有所改善了。
毕竟一次北伐虽然浩大,但在北伐军早已囤积粮草,整修军械,训练兵卒的情况下。
想要发动战争的消耗远比在和平时期,军备松弛,再组织一场战役的消耗要小。
更何况,现在的货币还更加值钱。
一千万两足够在此时打一场北伐战争了。
朱元璋心中微微一动。
要是混凝土的收益没这么大,他还会有些犹豫用混凝土换钱,会不会增大豪绅的势力。
但……要是能够凑齐北伐的银两,他忽然觉得这些豪绅闹腾一些,也没有那么必要了。
相比于悬在大明头顶,拥兵数十万,曾经统治过中原,还保留着皇帝头衔的北元。
这些士绅根本不是一个事儿嘛。
大不了……他打完回来再追究追究他们的根底,坐实一下胡惟庸同党的罪名就好了。
“标儿,你的意思是,只要咱开放混凝土买卖。”
“这次北伐的钱财就凑齐了?”
朱元璋连声问道。
朱标微微一愣,随后淡淡一笑。
“是!”
“不过这笔买卖一时半会还做不到这个规模,需要三年到五年左右的时间。”
“毕竟咱们的产能还没有这么高,就算想卖也卖不出多少。”
听到这话,朱元璋虽然有些失望,但随即又化作了然。
也对。
要是能够一年一千万,那不直接超过大明王朝的岁入了么!
这未免有些太恐怖了。
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