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那就先算算经济账吧!

作者:第七感 返回目录
    第128章 那就先算算经济账吧!(1/2)

    听到这话的朱标自然没有意外。

    他知道。

    朱元璋其实不是担心混凝土被人拿去恶性利用了会如何。

    这只是表象。

    事实上,朱元璋就是单纯的……只想自己有,不允许别人有而已。

    甚至越是重要的东西就越是如此,即使是会创造经济价值的东西也是这样。

    不过买卖不成,只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出价还不够高。

    只要价值高到一定的程度,就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

    经过前世大基建时代洗礼的朱标知道,基建是一个多么赚钱的东西。

    甚至不仅仅是赚钱,基建还会极大的促进经济的发展,让银子在大明快速的流通起来。

    而大明,或者说明朝中期,曾经陷入严重通货紧缩,货币不足。

    究其原因,就是市面上的贵金属太少。

    而能够当做信用货币的大明宝钞原本是一个很不错的解决方案。

    但问题在于大明宝钞没有锚定的物品,其价值完全取决于民众朝廷的信任。

    而朱元璋虽然察觉到了通缩的问题解决关键,就是拿出一个能够取代银两,在市面上流通的通用货币。

    但他对于纸币这样的新型货币认知还是太肤浅了,以为印出来的钱就是钱,不用花费任何代价。

    这般超印滥印,自然导致了大明宝钞的通胀飞涨,信用崩盘,而逐渐沦为废币。

    其实朱标知道。

    市面上贵金属太少,解决思路并不仅仅只有一个发行纸币。

    还有一个更加简便且更加实用,更加符合大明当前国情的方法。

    那就是把这些藏着的钱重新掏出来!

    大明为何是白银黑洞,为何是贵金属黑洞……这事儿说来也叫人惊讶。

    因为大明人实在是太太太热爱储存了。

    银两?

    存起来。

    铜钱?

    铸成铜像存起来。

    再加上大明人口又是一路直升,在明朝末期达到了两亿!

    这个人口几乎和当时其他世界人口总和差不多!

    两亿人的总量,加上喜爱存储贵金属的传统,这让大明对白银的需求居高不下。

    前世,倭国开发石见银矿,几乎全部流向了大明。

    而西洋诸国进行的浩浩荡荡大航海行动,在南新洲发现了诸多银矿,在中新洲发现了无数的金矿。

    但这些贵金属兜兜转转,又通过古老的贸易路线,一路向东聚集。

    被大明以丝绸,瓷器,茶叶等奢侈品源源不断地换取。

    可以说,在这几百年间,几乎全世界的贵金属不管如何流动,最后的流向几乎无一例外是大明。

    到底流入了多少不得而知。

    但朱标知道,这个数字一定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即使近有倭国银矿,远还有南新洲的秘鲁银矿。

    还是填不满大明这个无底洞。

    银荒几乎贯穿大明始终。

    所以朱标开发石见银矿,也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真正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还是让这些豪绅地主,将银子吐出来。

    吐出来的方法也有讲究。

    要是朝廷直接征税,暴力征收,他们肯定是不服气的,执行难度很大。

    在洪武朝,朱元璋还能通过各种罪名,杀人抄家,将一部分银两从这些豪绅手中取出来。

    而朱棣也是一个马上打天下的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本站推荐: 蓝欣陆浩成顾安安 武道至尊 一杯浊酒敬这世间繁华 阮软温灼华 重生后女配她锦鲤附身了 疯批暴戾九千岁转头对我轻声哄 大殷小地主 都别拦着我在颠子圈里吃瓜 穿越,穿越,再穿越! 顾燕笙陆瑾寒

大明:全班穿越,劝我造反朱元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只为原作者第七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第七感并收藏《大明:全班穿越,劝我造反朱元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