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画天为牢“这四个字赫然出现在册子上,司博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站在原地动弹不得。
”画天为牢......画天为牢......“他回味着几个字。
太形象了。刚刚发生的”地球脑震荡“事故,可不就是如此吗!只不过,侥幸的是,这次只是脑震荡而已,并不是脑梗。
他整理整理思绪,继续往下读。
”画地为牢,画天为牢......虽然我不确定自己是否完全理解你们文化中的精髓,但从你字面上的解释,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完全明白。“彼得森回答。
”我相信你,这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成为这么多年的好朋友。“
”看起来,我们的最大区别依然是你比我更谨慎。而且,我认为这种谨慎与我们的专业认知无关,更多的与文化和历史背景相关,对吗?“
”我不认同。仅从文化和历史背景来看,我们的民族和文化本质上是乐观的,我们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一直带着深深的人定胜天思想,夸父追日、共工触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等,好几个你前些年来中国访问时也了解过。如果仅仅从这个角度去看,我应该更加乐观才对。“
”司空,你提醒我了,那些故事非常打动人,但同时又带有一丝悲壮。“
”所以,我这么谨慎,乃至悲观,更多的是基于一个专业上的判断。我打个比方,我们去罗马许愿池,往池子里扔硬币是表达美好心愿的一种方式,对不对?扔完硬币,并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顶多就是那些钱我们再也拿不回来了。然而,如果我们在登机时往发动机里扔硬币,甚至在飞机发动机低速运转时往里扔硬币,想表达旅途顺利的心愿,就有很严重的后果了,对不对?因为发动机叶片很可能因此损害,轻则需要更换,重则机毁人亡。“
”你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可是,你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我们外太空的航天器实际上是在高速运行中的,就如同发动机的叶片一样,这些航天器,包括卫星、空间站、太空望远镜,等等等等,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为地球上的我们服务,容不得半点中断,更不用说损毁了。“
”啊!我想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担心外力改变我们已有的太空平衡,从而‘人为’造成凯斯勒效应?”
“不愧是彼得森,就是如此。你认为目前广袤的外太空并不具备产生我所担心的那种毁灭性的后果的条件,甚至在人类掌握大规模移民能力之前都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外太空达到产生自然碰撞的饱和状态之前,人类就已经‘轻舟已过万重山’。理论上,我同意你的观点,然而,这个过程当中架不住外力的使坏。这个外力,有可能来自于宇宙,外星,也有可能来自于人类自己,甚至更有可能是后者。你想,我们外太空里的航天器无时无刻不在高速运转着,一旦被外力破坏,造成连锁反应,后果会是什么?我们当然可以用计算机模拟一下,但随机性太强,有可能在将近饱和时才会造成毁灭性后果,也有可能还远未达到饱和状态时,就阴差阳错的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所以,你之所以这么悲观或者谨慎,就是因为出于对宇宙未知或者人性的不信任,认为随时有可能出现这样一个外力——它可以来自于宇宙,也可能来自于地球自身,让我们的外太空变成太空垃圾坟场?“
”没错。所以我进一步提出了’死亡窗口‘理论,即我们人类在外太空的卫星和航天器布署到达一定密度之后,很有可能被一点外力毁掉,一旦发生,人类的外太空——原本用于了解宇宙的窗口,就会变成死亡窗口——让我们困死在地球。所以,我们要与时间赛跑,既防范来自宇宙的不确定性,又防范来自地球,我们自己内心的恶意,这个时间窗口是有限的,坦白的说,我也不知道它有多长时间,有可能还有五十年,又有可能明天就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