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厂来的是采购科的一位副科长,叫吴远,这次是跟着玻璃厂送罐头瓶的货车一起过来的。
一直以来,玻璃厂跟大河食品厂的火焙鱼采购都是这位吴科长负责,双方也都熟悉。
没有过多的客套,打了个招呼,吴远便把李南传回来的话详细和队上干部们说了一遍。
“就传个话,还麻烦吴科长亲自跑一趟。”刘书记笑着道。
“也没什么麻烦的。”
吴远笑着摆摆手:“这次来除了给李厂长传信,主要也是想再采购一批火焙鱼。”
“另外,我们玻璃二厂想和大河食品厂长期合作,以后每个月都跟大河食品厂采购一万瓶火焙鱼,如果不够,后期在加量。”
火焙鱼现在在淮南县很火爆,各厂乃至县委大院都跟大河食品厂采购。
名声算是打出去了,反响也很好,深的工人们喜爱,玻璃二厂第一批采购的两万瓶火焙鱼,本想着是等过节给工人们当福利品发放。
没想到短短不到半个月,就被厂里的工人们抢光了。
结算下来,厂里采购一万瓶火焙鱼的货款又回来了,没赚也没赔,还刷了一波好评,工人们无不夸赞厂干部领导有方。
宋国强接到李南电话后,立刻就让采购去和大河食品厂敲定长期采购计划。
李南曾和曹魏谈论合作的时候宋国强也在场,最后给出的采购价格是四毛八。
同样的,也承诺了以后给玻璃二厂也是这个价格。
这就意味着,每一瓶,都有着四毛钱的利润,厂里采购火焙鱼不但不会赔钱,还能赚一笔。
最主要的是,这笔钱不会记上厂里财务报表,厂里可以随意支配。
钱宋国强并不看重,他看重的是政绩。
这个时期的国营工厂还是比较宽松的,只要完成主营范围的任务指标,各厂有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有能力发展别的业务,上面是不会管的,并且是支持的。
宋国强眼光独到,对李南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见微知著,如果大河食品厂一直由这位年轻人领导,一定会走的很远。
这一点,从大河食品厂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在整个淮南县名声大噪,并得到县委领导的认可就能看出来。
甚至现在的业务已经出了省城,还没和利源谈下合作,就拿到了淮南煤矿的订单,这让宋国强对李南更加高看一眼。
他要在大河食品厂的产品还没到供不应求的地步,将双方的关系打牢。
这样的好事大河村生产大队的干部们当然同意,满心欢喜的答应了下来。
李南传回来的消息无疑是让他们心中大定,瞬间便轻松了起来。
而玻璃厂每个月的固定订单,则让他们更加激动,惊喜的不行,但看书记的样子,宠辱不惊,难怪人家能当上书记,就这份魄力,就不是他们能拥有的。
双方谈妥了,吴科长笑道:“那行,这次送罐头瓶过来,也不空车回去了,直接把这个月的火焙鱼拉回去,也省得你们再跑一趟送了。”
说着,打开随身携带的手提包,拿出一张单据,还有几捆大团结,显然是来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
“李厂长和我们厂长谈的价格是四毛八一瓶,这是四千八百块钱,刘书记安排人点一点。”
涉及到这么一大笔钱,刘书记也不敢大意,让王会计把点钱,并安排李寻带人去装车。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