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正题,我们继续讲曾巩,在三十九岁这年,曾巩终于考中了。不仅他考中了,他带来的三个弟弟曾牟、曾布与堂弟曾阜,还有两个妹夫王无咎与王彦深全都榜上有名。】
【十年磨一剑,一门六进士,震惊了整个朝堂。更让人震撼的是,几年后曾巩的弟弟曾宰、曾肇,妹夫关景晖、侄子曾觉也先后考中进士。】
【一家子学霸,超级厉害,咱就想知道曾巩他家祖坟埋哪里了?赶明儿我也去拜拜,我虽然不姓曾,但曾巩可以是我爹。】
沉浸在悲伤中的曾巩,猛地抬起头,简直糟多无口。
这……这后世爹也能乱认的吗?
纲纪伦常岂能随意逾越,从小深受家庭儒学教导的曾巩不能理解。
弹幕刷刷刷地覆盖了屏幕。
【粽子委屈:我姓曾,我宣布曾巩就是我的先祖,窃笑.jpg】
【明天就暴富:这么一看,都是炎黄子孙,我也可以啊!跪求祖宗保佑我考试全过。】
【庄花美如画: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六六六,他给妹妹选的妹夫也这么优秀。】
叶非雪讲得上头,眼睛弯弯。
【科举考上了,人生的新篇章随之向曾巩敞开,他的仕途生涯开始。曾巩他的仕途生涯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篇章。】
【第一个篇章从嘉佑五年至熙宁二年,曾巩担任馆阁馆职,编校史籍文献。这个工作枯燥乏味,还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去搜罗与发掘,曾巩能待十年,全靠兴趣与热爱。】
王安石眼眸带笑,确实如此。
这一点上,他反而不如子固,他当年就是对馆阁提不起兴趣,跑去了鄞县当知县。
三番四次辞官跑路也不能怪他,朝廷给他安排的职位全是集贤院校理,谏官,修起居注之类的,一点都不对他胃口。
【近十年时间内,曾巩校勘整理了大量古籍,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将《李太白集》从七百多首增加到一千首,将流落的《战国策》从二十二篇增加到三十三篇。】
【要不是曾巩,可能今天我们读到的李白诗词就要少很多。不得不说,在古代诗词文章流传真是太困难了。】
【谪仙人捞月:感谢先生,鞠躬.jpg】
【诗鬼李贺,家人们都知道吧?就是写出“天若有情天亦老”“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唐代诗人李贺。他的诗就流传下来很少,只有两百多篇,当然不是因为他写得少。】
叶非雪说起此事,便觉痛惜。
她挺喜欢李贺的诗,那句“吾不知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煎字真的用的出神入化。
【李贺二十七岁便英年早逝,但他酷爱写诗,白日骑着驴出门,驴上就放上一个行囊。有灵感写成了诗,李贺就放行囊里面,回家时行囊装得满满当当。所以啦,他创作的诗超多。】
【那为什么流传下来的这么少呢?李贺他有一个嫉妒他的表哥,这个表哥不干人事。】
【李贺死后,他的一个小迷弟李藩打算将李贺的诗收束成集。这时他想到李贺这个表哥经常同李贺吟诗作对,猜想李贺表哥手里一定有他未见过的文稿,就跑去询问。
李贺表哥一直嫉恨李贺傲慢,他一听李藩的话,心里的坏水蹭蹭蹭冒了出来,他告诉对方他手上确实有文稿,而且他对李贺的诗了如指掌,可以免费帮他修改整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