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旧事里面的阴谋(1/2)
苏望给李彦打电话,拜个晚年,顺便汇报一下近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
听到得意门生在驼山林场没有荒废学业,仍然保持着一腔热情,李彦欣慰不已。
话头转移到老耿的退休待遇问题上,苏望觉得需要用《劳动法》来解决,但这一块儿他接触不多,需要李彦给出出主意。
李彦沉吟了一下解释道:“如果在单位工作15年以上的话就已经不是临时工啦,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工作15年以上已经是属于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
按照社保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员工到达单位工作的30天内,必须为员工办理社保登记,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社保,老耿在林场工作了30多年,早已超出临时工的概念。
林场没有为他缴纳养老保险,他就有理由要求林场办理补缴,只有补缴了养老保险并且累计缴费达到15年,才能办理退休,按月领取退休金。
苏望在电话这头点着头,恍如又回到了大学校园的课堂上,忍不住提问道:“如果林场不愿意补缴呢?这可是历史遗留问题,被坑的可不止老耿一个人啊。”
李彦让他等一会儿,他也得找个朋友问问这种情况具体怎么处理。
大概过了5分钟,他才把电话打过来,说可以让老耿去向当地的地税部门反映相关情况,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并可以向法院起诉。
苏望欣喜若狂,有了导师的说法,他总算获得了一条明路,脸上阴霾消散,跟李彦道谢就要挂电话的时候。
李彦突然迟疑了一下,问苏望能不能来省城一趟,想和他说点私事。
苏望本想问能不能电话里说,可想到老耿这件事早晚还得找李彦帮忙,去见一面也是好事,于是答应着,再过两天就是周末,休班的时候可以去一趟。
李彦也很干脆,直接约到周六中午,去省城长途汽车站接他。
苏望有些疑惑,但也没多想,直接换个思路,思量着怎么用通俗语言给老耿说明白这件事。
说来也巧,手指头刚点亮手机屏幕,又有电话打进来了。
这次是孙雨朦的来电,让苏望意外的是,她在跑两会的时候专门去了安平市代表团分组讨论会场,向曹庆余反映了这件事情。
曹庆余颇为精通从善如流的为官之道,看见孙雨朦过来找自己,立刻用温和的态度接待她。
或许是跟陶主编是故交的缘故,他一直比较重视宣传工作,眼前这个姑娘经过几次接触后,也有着不错的印象。他用极大的耐心听孙雨朦讲述了老耿的情况原委。
林场历史遗留问题很多,招聘临时工是常规做法,可他还真没遇到过像老耿这样一直干了三十多年,退休后拿不到养老金的“临时工”。
他望向董绍斌,询问知不知道这件事情。
此时的董绍斌脸色有点难看,他没觉得一个老临时工的事情有多大,压根就没向曹书记汇报。
万万没想到苏望竟然如此不依不饶,一言不合就找媒体记者。
他可是见识过孙雨朦笔杆子的威力的,眼下又是两会期间,关键时候如果后院失火,那就很难堪了。
于是赶紧补救,大概解释了一下林场以前的处理方式。
曹庆余当即表态:“老耿同志在林场奉献了30多年,就这么辞退的话,无论是从情理上还是法律上,似乎都有些说不过去。我判断,他这个问题可能还牵扯到不少老职工,你放心,我们回去就召开党委会研究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绝不能让一个林场退休职工吃亏。”
这话说得有些冠冕堂皇,可至少也算是给老耿一点希望,甚至可能还是一个不错的新闻选题!
孙雨朦就赶紧给苏望打电话说一声,让他不要着急,同时也和他约定过两天去一起去老耿家坐坐,一是探望,二是了解下具体情况,获得一手资料。
当然她还有别的想法,就是之前和苏望说过的,要做林场老典型的后续报道,还有出版社约稿的报告文学《我为祖国守山林》。
不过在电话里她并没有说,因为她担心苏望又像上一次一样拒绝。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