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不打不相识的交情(1/2)
老耿大概是还沉浸在回忆里,吃着白面馒头、猪头肉,不用旁人提问,他又陷入到了忆苦思甜里。
讲述五六十年前的往事,他根本没有翻看那本日记,因为日记里的每一个字,都烙印在他的记忆之中了。
1959年下半年,各地公共食堂遇到了麻烦,粮食开始紧张,加上周边生产队的夏季作物欠收,一场大饥荒的黑色羽翼张开,巨大阴影笼罩在大地上,连驼山周边的村落也不例外。
其实林场里大部分职工都是城镇身份,干部职工拿着29级到17级之间的工资待遇,工人拿着1到4级工资级别,有国家配给的商品粮,乙级重体力劳动者每人每月38.89斤的粮食,情况还好一些。
主要困难的是林场周边的驼山公社4个生产队,因为之前虚报数据,他们的粮食都上交了,公办食堂开始缺粮。
社员们每人每顿只能分到一个窝头,而且越来越小,一直小到驴粪蛋儿那么大。到了1960年开春后来,连那么小的窝头也没了。
人们吃不饱肚子,只吃挖萝卜和树根吃,树根是磨成粉和粮食掺在一起吃的。干粮没了就喝粥,但粥也越来越稀,一直稀到一锅清水煮一筐榆树叶。
公社社员们挖野菜,像白毫、马齿苋、扫帚苗、沙朋、杏仁菜之类的,刚一发芽就被多少人盯上了。
树叶也能吃,榆钱、榆树叶好吃但有限,还没长好,就有多少人等着采它。
椿树分为香椿、菜椿和臭椿,香椿自不必说,菜椿也很好,无味,人们争相采摘,就是臭椿也有人吃。
洋槐花是美味,做菜、做汤都可以,槐树叶、杨树叶也在采摘之列。
当时,林场职工发现前一年刚栽下去的速生杨树,刚缓过劲来吐新芽,就有人来撸树叶。
他们立刻向孟广林汇报,同仇敌忾地要去打击破坏分子。
这几千亩的速生丰产林,可是他们辛辛苦苦一年的劳动成果,绝对不允许出差错,孟广林立刻带着几十号人去调查情况,临出门前他还拿上了步枪。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有潜伏特务故意破坏国家经济建设,没想到现场抓住了牛洪波等4个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
孟广林仔细盘问了好一会儿才知道,这是牛家堡的孩子们吃不饱饭,上山挖野菜才打起这里杨树叶的主意。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