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贾东旭相亲(1/2)
旧社会里,四九城的花街柳巷不少,最富盛名的要数“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老四九城有句俗语:“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
在旧社会,“八大胡同”是许多官宦权贵、文人墨客聚会,纵酒寻欢、讴歌作乐的最佳畅游之地。
当初,易中海第一次去“八大胡同”,还是聋老太太的大儿子跟朋友吃酒聚会时,带着他去长的见识。
待到易中海工作后,成了一名钳工师傅,有了稳定的收入,曾经流连“八大胡同”是他最大的乐趣。
不过,进入新社会,作为藏污纳垢之地的“八大胡同”不复存在了,那些姑娘们经过教育改造,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媒婆身旁的姑娘身姿摇曳,看人时眼波流盼、顾盼生辉,易中海的魂魄一下就被她勾走了,这让仅有四十来岁、心还未老的他,对那姑娘动起了只有在“八大胡同”里才会生出的心思。
随着那姑娘跟着媒婆进了相亲的人家,消失在了易中海的视线里,这让他开始患得患失,心里面有一道声音在提醒他:得赶紧想办法留住这姑娘啊!
自那姑娘进了相亲人家的屋子,哪家大儿子的眼睛就没离开过那姑娘,就连他家小点的半大小子,也在那一个劲的盯着他哥哥的相亲对象瞅。
媒婆积极的穿针引线,双方交谈了解后,那姑娘非常满意:男方有稳定的正式工作,在这大杂院里也有婚房,偷偷告诉 媒婆她同意这门婚事。
男方父母瞧出自家的儿子中意来相亲的姑娘,寻了个借口避到里屋商量了起来。
“孩子他爹,看咱家老大的样子是看上这姑娘了,要不,我们就同意了这门亲事吧?”
“老伴,这姑娘的娘家可是在四九城郊的,今后结婚有了孩子,‘挪骚屋’都会成问题的。”
“现在是新社会,四九城里可不比她所在的秦家村农村,她既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文化的,将来嫁进了我们家,能找到什么像样的工作啊?”
“有一张漂亮的脸蛋儿和一副顾盼生辉的骚模样,能当饭吃吗?就我们家大小子老实本分的性子,能吃得住她才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