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会议室。
张漫进行完了简单的小讲课之后,便将众人领进了治疗室。
此时,已经有一个患者在治疗室等候着。
“我和郭医生进行操作,大家都注意看,记住我们操作的每一步细节。”
张漫朝着郭峰点点头,两人便开始来到操作台前,准备胸腔穿刺所需的耗材。
简单来说,穿刺分为三个步骤,找、穿、引!
找,就是找到最佳穿刺点,一般都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
穿,就是通过穿刺针、导管、导丝,将引流管放入胸膜腔内。
引,置入引流管后,就可以将患者多余的胸水全部都引流出来。
看起来比较简单的三个步骤,但是做起来却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
因为是在人身上的有创操作,所以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的伤害。
张漫和郭峰还去给病人谈话了,对操作前后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沟通和告知。
他们两个都是资质较老的医生,而且对胸腔穿刺较为熟悉。
沟通完毕之后,张漫便开始了自己的操作。
她一边讲解,一边操作,郭峰则是在身旁协助。
“首先,我们要将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前臂都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对于那些不能起床的患者,我们可以采取半卧位。”
郭峰很快按照规定的姿势,将患者摆放好了体位。
张漫继续道:“体位摆放好了之后,我们需要确定穿刺的定位!”
“我们结合穿刺前做的X线或者B超检定位,再通过胸部叩诊选取合适穿刺点。”
“通常选择浊音最明显处进行穿刺。胸腔积液多的患者,一般选择肩胛线或者腋后线的第7~8肋间。”
“在确定穿刺点后,做好标记,再对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消毒、铺巾这一系统的操作都是由助手郭峰来完成。
他的操作较为娴熟,用注射器抽取好了利多卡因之后,便递给了张漫。
“接下来,我们先进行逐步的麻醉。”张漫将吸取了利多卡因的注射器针头对准了患者的穿刺点,“先四十五度,打一个皮丘,然后再垂直进针,边进针、边回吸,这样就可以进行全层的浸润麻醉,提醒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回吸液体的颜色。”
随着张漫的操作,当针头进入到胸腔之后,可以看到注射器回吸的液体突然变成了黄色浑浊的液体。
她立刻停止了操作,同时抬头看向四周的学生道:“当大家感受到针头突破一层阻拦,并且回吸出液体,这个时候就表明针已经进入了胸膜腔!”
这只是穿刺的第一步,麻醉。
麻醉过后,便是用穿刺针进行穿刺。
穿刺针要比注射液的针头稍稍大一号。
因为已经有过了前面的麻醉穿刺,所以穿刺针还是比较容易就进入了胸膜腔。
操作到这里,张漫手上的动作微微一顿,她开口道:“到这里,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如果只是单纯的抽出胸水,那我们只需要将穿刺针连接上注射器,进行抽取胸水,抽取完毕后拔出穿刺针,操作就结束了。”
“第二,如果我们要进行引流置管,现在就需要送入导丝和导管,然后连接引流袋。”
“这两种操作是不一样的。”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