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故事起源于误会(1/2)
楚奇并没将《西海乡经济发展规划》拿出来,所递交上去的也就只是《西海乡经济现状浅析》以及《修路申请》两份报告而已。
即便如此,其中的闪光点,还是令萧如海看得个眼中精芒不时闪动。
只是,到了末了,他却是不免微叹了一声。
“楚书记的工作做得很扎实,报告写得也很有见地。咱们乡的交通状况确实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了。”
“只是,县里迟迟不肯拨款,我们就算再急,也没用哟。”
修路报告,这些年来。萧如海早不知打过多少回了,可惜全都做了无用功,他早就不抱任何指望了。
“书记,县里也难啊,咱们县不靠海,也没什么特别大的企业,基本上就是个农业县,所能挤出来的资源很有限,要想靠县里拨款,五年内怕是没太多的可能性。”
楚奇第一时间就注意到萧如海对自己的称呼变了。
这,无疑是个好现象。
“是啊,都有难处,就可怜了我们西海乡的二万多百姓了。”
尽管已经认命了,可萧如海到底还是有些不太甘心。
要知道他可是西海乡本地人,一辈子都奉献给了乡里。
结果,临到退休了,都没能带领西海乡崛起,他又怎能甘心呢。
“书记,我觉得咱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县里,真要解决问题,还得到市里去运作一下。”
“据我所知,省里将会在近期内给市里下拨一笔扶贫资金,以咱们乡的状况,只要能找对门路,应该大有希望。”
老骥伏枥,尤有雄心。
这就是好事。
楚奇立马就来了个打蛇随棍上。
“当真?”
萧如海的眼神瞬间就亮了。
“确实如此,不过,我们乡要想拿到拨款,必要的准备工作还得做足才是。”
这消息当然假不了,只不过这消息并非来自上层,而是来源于前世——那时候,得了大彩头的正是楚奇的家乡望山县。
“哦,说具体些。”
只要能拿到拨款,甭管准备工作有多难,萧如海都甘愿为之,问题就在于他根本不知道该准备些什么。
“书记,是这样的,我们首先必须展现西海乡人民对修路的渴望与迫切,充分发动群众签名申请无疑很有必要。”
“其次,市里的拨款对口单位是各县财政局,所以,我们在去市里之前,还得争取到县里的支持,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同时也得提防钱款下来后,被县里给截留了。”
“等拿到了县里的介绍信以及相关证明后,就到了最关键的一步——找到能在拨款一事上说话管用的人,然后,尽一切可能去打动他。”
去市里搞钱的办法,楚奇早就已反复考虑过多回了,此时娓娓道来,自是条理清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