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韵博物馆,上午只放了1000张票。从流量来看,来到“灯月交光照绮罗”展厅的人很多,但成交金额并不如预期高。
欧阳德、王千树交流了一下,他们各卖出了一盏苏灯,一个是定制,一个是成品。
说起欧阳德刚刚成交的那一笔,王千树有些疑问,便谦虚地向他请教:“他定金那么少,你不怕他毁约吗?”
一个顾客喜欢东升灯彩坊的风格,但他不要现成的作品,而是想定制一款,可他明确表示,他不会给太多定金。
欧阳德也没多犹豫,当即就同意了。王千树在一旁欲言又止,最终没有吱声。
欧阳德自信一笑:“不担心,我家的产品不缺销路,就算他毁约,我也能卖的。”
“产品?”王千树一愣,“你说错了吧?”
欧阳德知道王千树脑子又轴了,便带了点讽刺语气:“你呢,这人就是太清高了。作品,只要被赋予了价值,他也就是产品。有什么区别吗?”
王千树想辩驳,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撇撇嘴。
欧阳德又说:“你看,现在年轻人特别喜欢的文创产品,难道它本身就不是艺术品,不是作品吗?我们也没觉得设计师就掉价了,对吧?”
此话有理,王千树不禁点点头。
“这就对了嘛,”欧阳德见四下无人,迟芮也去园子里逛了,便换了个话题,“喂,我问你个问题,你可得回答我!”
不知他怎么那么理所当然。总不能是,因为王铮、欧阳诗诗在谈恋爱的关的原因吧?
王千树暗自腹诽,直言道:“那可不一定,得看是什么问题。”
欧阳德嗤的一声笑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我是觉得很奇怪!你说吧,你刚出道的时候,思想还挺前卫,后面怎么变了呢?越来越保守。”
这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王千树一怔。
那时,东升灯彩坊、王氏灯彩坊两家的作品,在“苏灯博艺会”上备受瞩目,成为夺冠的热门之选。
那也是欧阳德和王千树第一次正面交锋。
之后,欧阳德制作的“十二花神组灯”夺冠,王千树的作品“洛神赋组灯”屈居第二,拿了一个银奖。
当时,欧阳德非常高兴,认为自己给父亲争了一口气,没成想,“十二花神组灯”叫好不叫座,没有成为爆款。
反倒是,王千树因为故意去蹭苏州昆剧团《洛神赋》一剧的热度,让“洛神赋组灯”助他一举成名。
这之后,王千树在行业内有了姓名,接到了大量的订单。
经此一事,欧阳德开始意识到“抓热点、搞营销”的重要性,否则他可能会输给王千树。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他因为王千树的潜在威胁,而重视热点和营销,也经常因为客户的需要,而调整苏灯的形态——哪怕背上“不正宗”的名声。
反过来,王千树在他爸王承业病逝之后,变得一蹶不振,之后作风保守起来,作品也谨守传统、无甚新意。
当然,这也为他赢得了政府的褒赏。在苏灯行业里,王千树最先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欧阳德见王千树不语,便刺了他一句:“说不定,我们以后还要当亲家呢,你就一点都不愿和我交流。”
“好吧,你非要知道的话,我就跟你说吧。”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