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 吾有一计(加更)(1/2)
赵简,前世是一个古军事爱好者,对于东西方的古代战争战术与演变都较为熟悉,因着对古军事痴迷的他甚至自费学了骑马,以及一些冷兵器的使用,可惜在那个现代,这些派不上用场。
以匈奴为首的游牧民族一直都是古代农耕名族的心腹大患,真正要说第一次击败游牧民族的还是大汉武帝。
如果说封狼居胥算是汉匈之战胜利的标致的话,那么有一对舅侄,即卫青和霍去病二者功不可没,因为若平车易地,材官制之是步兵对抗骑兵的方式,那么二人创造的冲击骑兵战术就是最好的对抗匈奴之法。
这里就涉及到两种骑兵战术的竞争了,一种是以李广为首的骑射战术,二则是以卫青,霍去病为首的冲击战术。
先说第一种,著名飞将军李广,广在史记中亮眼表现颇多,可惜多的是个人勇武,可彪炳的战绩不多。其出生于军人世家,先祖李信在秦灭六国时为将,曾俘获过燕太子丹。《汉书·艺文志》著录李广《李将军射法》三篇。
他的个人勇武先放在一边,谈到其战绩就显得不足了,未立大功反数次覆军败绩,所谓李广难封也由此来。
毕竟妄图用中原骑兵与匈奴的骑射之士比拼射术实为不智,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同其一样的骑射技艺的。
要说李广并非不知道冲击战术对匈奴的效果。元狩二年(前121年),其带四千骑兵深入匈奴,后被左贤王四万骑兵包围。
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李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敌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史记·李将军列传》
但这里要注意,李广只是将冲击战术当成了一种鼓舞士气的举措,其本人仍旧坚持与匈奴人对射的战术,所幸当时博望侯张骞率主力赶到,不然李广又是被俘的命运。
不过怎么说呢,李广的表现可以理解,作为和匈奴相邻的陇西边地居民,他无论是统兵还是作战方式都和匈奴相似。
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了,咸了为之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这里额外提一句题外话,就是关于卫青,霍去病对于骑兵战术的创新。司马迁的《史记》对李广极为推崇,而对卫青和霍去病的战绩记载并不详细,且对二人颇多微词,是因为李广家族和卫,霍家族有仇,而司马迁和李广家族有些渊源。所以司马迁对李广同情与推崇,几乎屏蔽了卫霍骑兵战术创新的功劳。当然,这也是一个推论,不做探讨。
回到冲击战术,首次使用此战术的大胜是在元朔五年(前124年),汉军对匈奴的第四次出击,卫青带领三万骑兵绕过匈奴人前哨,夜间合围匈奴右贤王所部,“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都被汉军俘获。此战后,卫青被授予“大将军”称号。
之后则在霍去病手里发扬光大,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指挥了对匈奴第七次远征。
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合短兵指战术,即白刃肉搏战,杀,斩,诛三个动词所指的自然就是短兵而非弓箭。
而以上的种种,赵简是知道的,因此,真正想要对抗胡骑,除了使用冲击骑兵(重骑)之外,至少在战场上没有其他有效的办法。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